Ch

探寻省市级运营商视频App之路

概念定义



内容形式演进,信息传达维度提高 

过去二十年,从文字、图片到视频,互联网内容不断更新迭代并形成错综复杂的组合,信息量越来越大、可视性越来越强,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互动性、实时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用户吸引力逐渐聚集。


现在也是从视频往VR延展的一个过程,目前市场上在视频内容主要还是以点播(长视频和短视频)和直播的展现形式为主。短视频的异军突起,引来大平台和资本的青睐,我们暂且把它当作一个新的视频展现方式讨论。


种方式,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运营商更爱在线视频和卫视直播 


从三种展现方式的内容和特点可以看出:

在线视频,我们也可以叫作长视频,主要以热门影视剧为主,优点是用户追着看,缺点是版权成本极大,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持久的营运能力,平台很容易被拖垮。

短视频(定义: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传播内容)特点是短小精悍,利于用户在碎片化时间中欣赏到优质内容。具备更强的及时性,分享性。

卫视直播主要是作为电视机的第二个屏幕存在,主要是提供实时直播和回看,具体内容由电视台控制。我们大家现在所说的直播往往都是平台型直播,而非卫视直播。相比长视频和短视频,平台型直播的互动性可谓得天独厚,加上鼓舞人心得打赏,让主播和观众双方都得到满足,无论是心理还是荷包。

运营商们则基于自身的优势,选择了合适的道路。


运营商拥有:

 

  • 丰富的电信接入客户资源;

  • 丰富的合作伙伴带来丰富的视频版权内容和电视台直播内容资源;

  • 网络接入+内容观看+付费渠道一体化服务,服务便捷高效。

等优势。

但从产品结构上看,运营商的视频客户端主要还是以各大OTT互联网视频客户端为竞争对手,通过其电信资源及内容资源参与竞争。

同样,省市级运营商也基于其区域性电信资源及客户资源的优势,广结良缘,与各内容提供方(如省市广电)深度合作,为用户提供视频内容。但是大部分客户端因为与其他大牌客户端相比较为同质化,优势不突出,往往造成表面一派繁荣,如激活量、注册量等。实际却观看时长不高,留存率较低,甚至一旦停止各种优惠活动产品便失去了生命力。

那我们来看看运营商更爱的在线视频和卫视直播,其他平台都是依靠什么方式来实现盈利的:

 1. 广告 

也是现在比较主流比较传统的盈利方式,主要有前/后贴片广告、页面广告、Banner等。基本上和电视广告原理相同,强制插入占领用户眼球,持续输出广告内容。其核心在于播放量和投放群体的精准性。

然而省市级产品由于覆盖面相对全国性产品较窄,用户基础大打折扣,播放量自然也是没法和大品牌产品比,所以仅靠播放量、点击量的广告盈利模式在省市级产品上会有些力不从心。何况还需要依靠丰富的内容吸引用户保持活跃。

 2. 增值服务

各视频企业发力会员业务,通过引进优秀内容,会员独家观看、提前观看、跳过广告等方式,不断扩大付费会员规模,用户付费习惯逐渐养成,增值服务的收入慢慢成为除广告以外的最佳收入来源。从某个角度上看,这部分收入其实是拿用户的付费来补贴广告主给视频企业带来的收入,对于对产品和内容有更高要求的用户来说是非常好的服务。

从艾瑞咨询的数据可以看出,视频增值服务收入或成为视频行业第二大收入来源:

如果省市级运营商视频产品在产品和内容上与各大品牌视频产品差异化较小、稀缺性较弱,就很难让用户愿意为此埋单。有些运营商便推出定向流量包、点播包等优惠活动,从而满足用户在户外休闲随时可以观看内容的需求。

 3. 其他 

版权分销:稀缺版权价格太高,不太适合省市级别单位。

流量变现:在用户观看节目的同时,为用户提供节目相关商品/游戏的入口,从而获得分成。如同广告,其核心也在于播放量。

自制内容:激烈的竞争加上高昂的版权费,大品牌视频企业独自或与其他制作团队开始自制内容,以降低版权成本以及实现内容的差异化、稀缺性吸引用户,还可以植入广告、打造IP等。对于大平台来说,自制内容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但对于省市级平台,其内容推广分发相对有限,传播相对困难,但并不是不可为之。


从现这些盈利模式可以看出,省市级视频平台的地域性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平台发展。如因地域人口基数而无法获得全国性平台级别的用户量,而影响内容的播放量,而影响广告的收益。因其资源有限而无法获得优质稀缺的内容,而影响活跃用户量和付费量等等。

木桶的短板与长板 

虽然其地域性影响了平台的受众群体,影响了平台资源的发挥,但是也给平台带来了更接近目标用户的机会,更集中的资源利用,更深度的合作和连接线上线下的可能性。结合这些特点,可以不负责的推测出以下策略来发挥出省市级单位的优势:

 物善用

任何产品都要解决拉新的问题,除了本身产品需要自带传播属性外,运营商的优势还有线下营业厅、手机销售渠道(预装)以及各种定性/通用流量套餐(不排除有捆绑销售)等。优惠的活动给了用户首次体验的牵引,也可以促进用户做我们希望看到的动作(比如分享),但好的留存还是需要产品和内容的配合。故切不要完全依靠优惠来维持产品发展,若如此,说明产品本身还是不太健康的。

 促交流

连接用户与用户,让用户不单只是消费内容,也产生内容,同时能产生互动。一种是UGC,让用户生产内容,平台做好分发持续正向反馈激励用户。但其实我不太赞成一来就做成UGC的模式,一是相比其他UGC平台缺少绝对优势,二是模糊定位。另一种是强互动,通过评论/弹幕、甚至实时聊天让用户有情感宣泄或吐槽的出口,针对某一观点/内容展开讨论。但不管是哪种,都需要把控用户产生的内容,避免一些敏感或不良信息影响平台氛围。

连接用户与商家,商家除了可以以广告的形式出现在用户眼前,也可以通过持续生产一些吸引用户的自制内容来主动营销自己。比如工作室、才艺、文化项目等。平台则可以给那些持续内容输出的商家开放发布内容入口,让这些本地商家可以通过自制内容与用户产生连接,从而扩大推广,树立品牌。而平台则获得了更多吸引本地用户的差异化内容。

 广结缘

与当地广电/媒体/大学等机构合作,他们作为内容的生产方提供差异化、本地化内容,平台作为其分发渠道,帮助其推广增加影响力。同时他们也会为平台带来流量,从而形成正循环。

与当地商家合作,有点像流量变现,在适当的内容适当的时机为用户推荐相关本地商家,如影院、美食餐饮、娱乐场所等。不只是增加了商家的曝光度,因为与内容关联性强,增强了用户发生交易的冲动,所以实际产生的效果会高于广散网的贴片广告。


通过物善用,吸引到新用户,让用户能在更多场景下使用产品(没有Wifi)。通过促交流,让用户间产生交流互动,特别一些与本地相关的内容更容易引起用户发表意见。通过广结缘,形成本地内容枢纽,通过内容连接本地商家,实现线上线下强交互,打造成媒体+平台的产品结构。

最后,在线视频/短时频/直播,虽然形式上各有差异,也各有优势,但其本质还是在内容本身。持续提供用户感兴趣并有稀缺性的内容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让用户参与、互动并给予足够的正向反馈,这样才能保证平台持续发展。


评论

© Ch | Powered by LOFTER